孩子最初只喜歡玩手機,現在能給媽媽講土豆的各種知識,特別有成就感
  “現在的孩子太需要吃苦了,”沈陽市民李女士為了讓孩子鍛煉,特意在市郊租了一個蔬菜大棚,周末就帶著孩子種菜去。
  記者從沈陽市沈北新區某蔬菜大棚瞭解到,和李女士一樣想法的人還不少,不少城裡人在這裡租地種菜,不僅讓孩子有玩的地方,也藉機來磨練孩子的吃苦精神。
  教師高女士:
  現在的孩子太需要吃點苦了
  教師高女士和朋友一起租了100平方米的地,談起初衷,高女士說:“朋友圈裡有人出租土地,因我愛人是在農村長大的,覺得兒時的生活比較有趣,現在的孩子比較孤單,沒什麼玩的,於是就想嘗試一下。”
  高女士表示一個月能去一次,小菜長得很好,都是自己的成果,很開心。菜園裡不管誰家的菜,只要成熟了就可以摘,摘別人園子里的菜特別開心,簡直就是現實版“偷菜”游戲。
  對於種菜的體會,高女士說:“現在的孩子太需要吃點苦了,吃苦是人生的一種財富,種地不僅讓孩子有玩的地方,也能讓孩子吃點苦頭。”
  退休劉女士:
  種地是對過去生活的懷念
  70歲的劉女士一進大棚就指點起來,“南瓜開花了要對花;苞米不能齊著種,要錯開,否則不通風;甜稈、毛豆要拔秧了,太密光長葉不結果;芸豆要搭架……”
  看到葵花子苗周圍都是草,劉女士立馬拿起鋤頭開始鋤草。她的朋友,40歲左右的祁女士也幫著乾,結果沒到半小時,祁女士就叫嚷起來,“太累了,農民也不好當啊,太曬了,不行了。”
  劉女士說:“現在的年輕人沒種過地,理解不了我們那一代人對土地的熱愛,那時候我們早出晚歸地到隊里幹活掙工分,特別有幹勁,最好的時光都是在與土地打交道中度過的。現在又能種地了,重新體驗當初的生活,也是對過去生活的一種懷念。”
  媒體人李女士:
  孩子最初只喜歡玩手機
  媒體人李女士的女兒上初一,“孩子從小沒吃過苦,想讓她體會一下農村的生活,懂得辛苦和來之不易,租了兩畝地。”李女士說,租一個大棚大約需要3000元,種出的菜根本就回不了本,就是為了讓鍛煉孩子。
  “最初帶孩子去發現孩子根本就不喜歡,她更喜歡玩手機、上網。到大棚後,就幾分鐘新鮮,之後就到屋裡面玩手機。出苗後,又帶孩子去了一次,這次好些,孩子能幫著澆澆水,拔拔草了,回家直喊累。”李女士說,孩子對種地的態度是在栽土豆的時候發生變化的,“孩子按生物書的知識指導我怎麼栽,還給我講土豆的各種知識,特別有成就感,這以後就願意去了。”
  李女士說:“現在有些孩子連苞米長什麼樣都不知道,以為花生是樹上結的。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,能讓孩子瞭解和消化更多的知識。秋收的時候,打算把孩子的同學也都帶去,讓他們一同感受收穫的喜悅和來之不易。”
  生意人楊先生:
  做生意很累 想過簡單的生活
  楊先生是一家私企的老闆,開公司10多年了,與各種人打交道,費心費力,“就想做不用動腦的工作,出力就行”,於是朋友一提到自己種地,楊先生馬上就同意了。
  楊先生是去得最勤的人,每周去一次。“從我家到大棚來回60公里,那點菜還不夠油錢呢。但那裡寧靜、放鬆,每次到地里都要種點小菜,給地鋤鋤草。剛開始的時候鋤地不到10分鐘就要休息休息,現在1個多小時都不用休息,身體都變得結實了,也曬黑了。”楊先生輕鬆地說,“朋友都以為我去海邊了,我告訴他們,不用去海邊一樣能曬成古銅色。”
 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李桂傑
  社區文藝匯演 自創快板書最受歡迎
  6月25日,於洪區城東湖街道青銅社區舉行了迎“七一”大型文藝匯演活動。
  開場舞後晚會正式開始,大合唱、民樂合奏、男女聲獨唱、笛子獨奏、民族舞等節目陸續上場。其中社區科普大學的學員們專門為晚會創作的快板書《社區情暖千萬家》,收穫了當晚最多的掌聲。
  整台晚會形式多樣,內容豐富,吸引數百名居民前來觀看。
 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韓麗娜
  黨員進社區幫扶困難家庭
  6月28日,和平區太原街街道洪福社區在楓景名城廣場開展了“在職黨員進社區”集中義務服務周系列活動,轄區在職黨員、區黨建聯建單位、轄區黨組織、居民群眾共計300餘人參加。
  活動開展多項服務:在職黨員對特困家庭學生結對子,並贈送書包;點亮心愿牆,各級領導參加心愿牆的認領活動,幫助居民群眾實現多年心愿;省國稅局、市房產局、區文體局、和平區衛生服務站、太原街街道司法所等多家單位進行義務服務和咨詢;義務勞動,拔草和清理非法小招貼;走訪幫扶困難家庭和殘疾人。活動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。
 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韓麗娜  (原標題:為讓孩子吃苦 鄉下租2畝地種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81wezp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